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200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专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丛书名:
著(译)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江玉
字       数:464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7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07-08-01
书       号:978-7-81098-955-8/F.909
纸书定价:4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是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是国际金融中心理论创新与战略规划的有力体现。第一编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部分是对理论变迁、定义类型、一般模式与监管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国际经验的总结,理论探讨涉及国际与国内的众多学科与研究领域,较好地进行了理论归纳且提出了鲜明的国际金融中心理论观点。

  • 本书是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是国际金融中心理论创新与战略规划的有力体现。第一编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部分是对理论变迁、定义类型、一般模式与监管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国际经验的总结,理论探讨涉及国际与国内的众多学科与研究领域,较好地进行了理论归纳且提出了鲜明的国际金融中心理论观点。第二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件分析是对上海金融现实的细致阐述,上海的金融文化建设、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创新、区域发展与合作都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第三编从宏观与微观两种角度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阐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从国际、国家、区域、市场多种角度来审视,从而使得这一国家战略的内涵更加丰富与具体。
  • 第一编 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 
    1 序论 ( 3)

    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变迁 ( 8)
    2.1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萌芽和缓慢发展(13~19世纪末) ( 8)
    2.1.1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萌芽 ( 9)
    2.1.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需求供给理论” (12)
    2.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 (17)
    2.2.1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 (18)
    2.2.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理论衰落” (20)
    2.2.3 Kindleberger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经典贡献 (21)
    2.3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再次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今) (32)
    2.3.1 国际金融环境和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新发展 (32)
    2.3.2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与新经济地理学(金融地理学) (34)
    2.3.3 Krugman对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杰出贡献及发展 (38)
    2.3.4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与进化论和演化经济学 (44)
    2.3.5 此时期国内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 (46)
    2.4 本章小结 (48)
    3 “金融中心”的理论界定 (60)
    3.1 中国学者对于“金融中心”的界定 (61)
    3.2 从金融中心类型界定金融中心 (62)
    3.2.1 名义金融中心和功能金融中心 (63)
    3.2.2 国内、区域、国际和境外金融中心 (65)
    3.2.3 传统资本输出中心、国际金融转口埠和离岸金融中心 (68)
    3.2.4 自然形成型和政府建设型金融中心 (69)
    3.3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新判断 (71)
    3.3.1 上海金融功能的发挥是不容置疑的——功能型金融中心 (72)
    3.3.2 从中国国家金融中心到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 (74)
    3.3.3 上海有形成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历史路径依赖 (75)
    4 国际金融中心的一般模式和监管研究 (79)
    4.1 国际金融中心的一般模式研究 (79)
    4.1.1 “自然演进模式”和“政府建设模式” (79)
    4.1.2 四种个体模式的介绍 (82)
    4.2 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研究 (83)
    4.2.1 金融监管 (83)
    4.2.2 金融监管与金融中心的建设 (86)
    5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国际经验 (88)
    5.1 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 (88)
    5.1.1 13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 (89)
    5.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末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 (90)
    5.1.3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末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演进 (92)
    5.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中心转而呈收敛趋势 (94)
    5.2 国际金融中心的动力模式 (95)
    5.2.1 自然形成模式与政府推动模式 (95)
    5.2.2 政府推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96)
    5.2.3 政府推动模式的成功案例——新加坡 (99)
    5.2.4 政府推动模式的缺陷 (101)
    5.3 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与量化指标 (103)
    5.3.1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的观点 (104)
    5.3.2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一般规律 (105)
    5.3.3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量化指标 (108)
    5.4 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制造中心 (115)
    5.4.1 世界制造中心的历史变迁 (115)
    5.4.2 世界制造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互动效应 (117)
    5.4.3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差异与世界制造中心变迁特征 (118)
    5.5 本章小结 (122)
    第二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条件分析 
    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文化视角 (127)
    6.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文化建设的微观研究 (128)
    6.1.1 金融文化的概述 (128)
    6.1.2 上海金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31)
    6.1.3 上海金融文化建设的措施 (134)
    6.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特殊法律环境 (146)
    6.2.1 法制环境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 (146)
    6.2.2 中国(上海)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设与不足 (148)
    6.2.3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特殊的法律环境 (152)
    6.2.4 本节小结 (157)
    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基础 (159)
    7.1 上海和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159)
    7.1.1 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160)
    7.1.2 上海和香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动态表现的比较分析 (163)
    7.1.3 本节小结 (172)
    7.2 上海保险市场建设研究 (173)
    7.2.1 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 (173)
    7.2.2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中的保险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 (179)
    7.2.3 上海与世界主要国际保险中心的差距 (197)
    7.2.4 构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战略 (199)
    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金融创新 (203)
    8.1 金融制度创新 (203)
    8.1.1 利率和汇率制度创新 (204)
    8.1.2 金融组织制度创新 (208)
    8.1.3 金融市场制度创新 (213)
    8.1.4 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220)
    8.2 金融和保险产品创新 (227)
    8.2.1 基金产品 (227)
    8.2.2 个人理财产品 (240)
    8.2.3 银行卡产品 (253)
    8.2.4 信托产品 (259)
    8.2.5 保险产品 (262)
    8.2.6 银行中间业务 (266)
    8.2.7 银行信贷业务 (267)
    8.2.8 金融衍生品 (268)
    8.2.9 其他创新 (270)
    9 长三角经济圈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272)
    9.1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比较 (273)
    9.1.1 三大经济圈概貌 (273)
    9.1.2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特征 (275)
    9.1.3 总体评价与比较 (281)
    9.2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实力比较 (284)
    9.2.1 经济总量 (285)
    9.2.2 对外贸易方面 (288)
    9.2.3 财政收入 (290)
    9.2.4 居民收入 (290)
    9.2.5 引资能力 (291)
    9.2.6 产业体系 (292)
    9.2.7 微观经济活力 (295)
    9.2.8 创新能力 (296)
    9.2.9 教育与人才 (297)
    9.2.10 核心城市的比较 (298)
    9.2.11 总体评价与分析 (300)
    9.3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圈的金融资源比较 (302)
    9.3.1 三大经济圈金融资源配置整体概况 (303)
    9.3.2 三大经济圈中心城市金融资源的分布及特征 (304)
    9.3.3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比较 (310)
    9.3.4 三大经济圈金融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分析 (312)
    9.3.5 总体评价与启示 (314)
    9.4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优势比较 (317)
    9.4.1 国家扶持与政策机遇——跨世纪国家战略的分层推进 (317)
    9.4.2 地方政府的推动与政策优惠——金融产业政策为核心的相互竞合 (320)
    9.4.3 总体评价与分析 (325)
    9.5 本章小结 (329)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市场选择的实证分析 (334)
    10.1 关于金融市场进入选择经验分析模型介绍 (334)
    10.1.1 条件非线性二值响应模型 (334)
    10.1.2 中国的数据来源和实证结果 (336)
    10.2 图解上述变量在2005年度外资银行在中国31个地区设机构的选择 (338)
    第三编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 
    1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 (345)
    11.1 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借鉴 (345)
    11.1.1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 (346)
    11.1.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 (347)
    11.1.3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教训 (347)
    11.2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 (348)
    11.2.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依靠政府和市场不断推进的过程 (349)
    11.2.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实体经济为依托,以服务国内经济为基础,同时服务于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 (351)
    11.2.3 在目前情况下,资金供给推动模式不适用于上海,只能通过资金需求拉动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353)
    11.2.4 离岸金融中心并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当务之急 (354)
    11.2.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 (355)
    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 (357)
    12.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 (358)
    12.1.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区位战略:发达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 (358)
    12.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规划 (361)
    12.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三角区位战略历史回顾 (362)
    12.1.4 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实施长三角区位战略 (370)
    12.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371)
    12.2.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372)
    12.2.2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机遇 (373)
    12.2.3 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375)
    12.2.4 全国金融中心的定位与布局 (380)
    12.2.5 沪港金融定位 (389)
    12.2.6 沪台金融发展 (392)
    12.2.7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393)
    1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球战略 (396)
    12.3.1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396)
    12.3.2 亚洲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展望 (397)
    12.3.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全球战略 (400)
    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体对策 (407)
    13.1 做深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408)
    13.1.1 货币市场 (408)
    13.1.2 资本市场 (409)
    13.1.3 外汇市场 (413)
    13.2 做强金融机构,夯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 (413)
    13.2.1 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 (414)
    13.2.2 大力促进上海本土及驻沪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 (414)
    13.2.3 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全球化 (415)
    13.2.4 发挥央行上海总部的示范效应,建设“总部”高地 (415)
    13.2.5 设立上海市金融特别法院 (416)
    13.3 集聚金融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16)
    13.3.1 上海金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分析 (416)
    13.3.2 全面实施金融人才集聚战略 (417)
    13.4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419)
    13.4.1 上海金融生态的发展现状 (420)
    13.4.2 上海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2)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网页版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