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丛书名:“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著(译)者: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张小忠
字 数:1075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56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08-04-01
书 号:978-7-5642-0000-8/F.0000
纸书定价:180.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到来之际,上海财经大学部分教师完成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新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1998》的编写任务,该书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基金资助下得以出版。作为一种尝试,该书的编写按照行业的体例进行,编写完成后,编写主要成员在讨论中就已经形成了共识,即今后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
-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到来之际,上海财经大学部分教师完成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新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1998》的编写任务,该书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基金资助下得以出版。作为一种尝试,该书的编写按照行业的体例进行,编写完成后,编写主要成员在讨论中就已经形成了共识,即今后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进行的时间概念,每5年对该书进行一次修订和补充,以便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编写能够延续下去。 2005年年底,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之时,参加首次编写的作者共同讨论了修订补充的问题,形成的意见是:第一,兑现对本书修订补充的诺言,着手修订和补充;第二,考虑到第一版中对行业的理解有偏差,本次修订中不再把会计、统计和经济法作为一个“行业”,同时补充了旅游业,将工业调整为制造业和建筑业。随着国家产业的发展,我们考虑以后继续保持对该“行业”体系进行修订和补充。第三,考虑到各编撰写有相对独立性,“”尚无能力进行统纂,因此,本次修订后不再设,而是以课题组的方式组织编写,并由一人担任课题组长。这是为了方便编写和讨论的组织协调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编写采取了课题组的方式,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同时由于延续近10年前的编写,编写人员有较大调整,所以各编编写人员均放在各编之后注明。作为原则,各编均以本次主要修订人员作为分编的负责人。
-
-
第一编 综 述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思/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中国经济的恢复/11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4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28
第三节 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35
第三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40
第二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43
第三节 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53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6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60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6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7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73
第二节 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8
第四节 深化改革、推进开放,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91
第六章 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战略部署/1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08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111
第四节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1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34
第一节 21世纪前五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37
第三节 21世纪第二个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143
第二编 中国农业发展史
第一章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提高(1949-1952年)/151
第一节 土地改革/151
第二节 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154
第三节 互助合作运动/158
第二章 合作化运动与农业的发展(1953-1957年)/162
第一节 合作化与统购统销/162
第二节 水利建设与农业技术进步/166
第三节 农业产量的增长与农业发展纲要的制定/172
第三章 农村经济的破坏与调整(1958-1965年)/177
第一节 人民公社与“大跃进”/177
第二节 政策的调整/180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与农村“四清”运动/183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186
第四章 “文革”时期的农村与农业(1966-1976年)/190
第一节 “左”倾错误与学大寨/190
第二节 社队企业/193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与技术进步/196
第五章 体制改革与农业增长(1978-1991年)/206
第一节 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206
第二节 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209
第三节 传统农业的改变/211
第四节 农业的增长与结构的变迁/215
第五节 乡镇工业的大发展/220
第六章 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2-1995年)/226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226
第二节 农业的成就/230
第三节 乡镇企业发展与劳动力流动/233
第四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新问题/235
第七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996-2000年)/238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供给短缺得到扭转/238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出现新变化/239
第三节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241
第四节 农业运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出现新特征/243
第五节 农业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244
第六节 科教兴农战略实施/247
第七节 “九五”期末值得注意的农业经济问题/249
第八章 重视“三农”,农业经济进入实质性战略调整(2001-2005年)/251
第一节 高度重视“三农”,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251
第二节 “十五”期间的重大扶农政策/253
第三节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55
第四节 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57
第五节 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提升/260
第六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265
结束语/269
第三编 中国制造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制造业的起步和发展(1949-1957年)/275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恢复和起步阶段(1949-1952年)/275
第二节 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1953-1957年)/286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958-1978年)/299
第一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发展(1958-1962年)/299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时期的工业建设(1963-1965年)/30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工业建设(1966-1978年)/314
第三章 市场化改革下制造业结构恢复性调整期(1979-1991年)/327
第一节 市场化经济体制起步和探索阶段(1979-1984年)/327
第二节 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阶段(1985-1991年)/33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1992-2002年)/349
第一节 规模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6年)/349
第二节 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阶段(1997-2002年)/356
第五章 发展成熟的中国制造业/367
第一节 “十六大”后中国制造业的新发展(2003-2005年)/367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379
第四编 中国建筑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建筑业的初创阶段(1949-1957年)/393
第一节 中国近代建筑业的回顾/393
第二节 经济恢复期的行业组建/396
第三节 “一五”时期的发展和主要成就/399
第二章 建筑业的调整和曲折发展(1958-1976年)/409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建筑业的浮夸作风/409
第二节 调整时期建筑业的曲折发展/414
第三节 “文革”时期建筑业的发展和挫折/417
第三章 建筑业的恢复和初步改革(1977-1985年)/425
第一节 基本建设的战略转变和建筑业的恢复性整顿/425
第二节 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改革过程/429
第三节 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434
第四节 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444
第四章 建筑业的全面改革与快速发展(1986-1995年)/454
第一节 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454
第二节 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改革/474
第三节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主要成绩/489
第五章 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1996-2005年)/496
第一节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496
第二节 建筑业的全面发展/521
第三节 建筑业面临的突出问题/531
结束语/537
第五编 中国运输业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运输业的发展/54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的运输业(1949年10月-1957年)/544
第二节 “二五”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运输业(1958-1965年)/54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运输业(1966-1976年)/548
第四节 调整整顿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运输业(1977-2005年)/550
第二章 新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556
第一节 中国铁路运输的恢复和崛起(1949年10月-1960年)/557
第二节 中国铁路运输的调整和曲折发展(1961-1978年)/559
第三节 中国铁路运输的迅速发展(1979-2005年)/562
第三章 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569
第一节 中国公路运输的恢复和迅猛发展(1949年10月-1960年)/570
第二节 中国公路运输的调整和起伏波动(1960-1976年)/573
第三节 新中国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1977-2005年)/575
第四章 中国水路运输的发展/583
第一节 中国水路运输的恢复和日益发展(1949年10月-1960年)/584
第二节 中国水路运输的不平衡发展(1961-1980年)/587
第三节 中国水路运输的较快发展(1981-2005年)/589
第五章 中国民航运输的发展/597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的恢复和崛起(1949年10月-1965年)/598
第二节 中国民航运输的曲折发展和重新兴起(1966-1980年)/601
第三节 中国民航运输的蓬勃发展(1981-2005年)/604
第六章 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612
第一节 中国管道运输的开创(1958-1970年)/613
第二节 中国管道运输的快速发展(1971-1980年)/614
第三节 中国管道运输的持续健康发展(1981-2005年)/617
结束语/624
第六编 中国外贸发展史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1949-1952年)/631
第一节 旧中国的对外贸易/631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633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对外贸易成就/644
第二章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53-1976年)/651
第一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外贸及成就/651
第二节 “大跃进”及随后调整时期的对外贸易/663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672
第三章 1978-1991年的对外经贸事业/679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历史性转折/679
第二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683
第三节 我国积极加入国际贸易体制的努力/687
第四节 内地与港澳台经贸关系的大发展/693
第五节 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呈现新局面/696
第六节 本时期我国对外经贸的成绩/701
第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对外经贸事业
(1992-1998年)/705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05
第二节 我国关税制度和汇率制度的改革/710
第三节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外贸法规/716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贸法律法规/721
第五节 1992年后的“复关、入世”谈判及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724
第六节 本时期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727
第五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中国的外贸事业(1999-2005年)/736
第一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承诺/736
第二节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市场上崛起/745
第三节 中国与各贸易伙伴关系的发展/750
第四节 我国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762
第五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768
第七编 中国财政发展史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财政/779
第一节 根据地财政的产生和发展/779
第二节 根据地的财政收支和经济/781
第三节 根据地财政管理/786
第二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财政(1950-1957年)/793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的建立/793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1950-1952年)/798
第三节 “一五”时期财政(1953-1957年)/809
第三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1958-1965年)/819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财政(1958-1960年)/8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1961-1965年)/827
第四章 “十年动乱”时期财政(1966-1976年)/832
第一节 两次重要的财政整顿/833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835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财政(1977-1990年)/84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的财政实践/842
第二节 “六五”时期财政(1981-1985年)/845
第三节 “七五”时期财政(1986-1990年)/850
第六章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1991-2000年)/855
第一节 “八五”时期财政(1991-1995年)/855
第二节 “九五”时期财政(1996-2000年)/863
第七章 “十五”时期的财政(2001-2005年)/873
第一节 “十五”计划和财政的基本任务/873
第二节 “十五”经济财政运行的特点/878
第三节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展开/881
第四节 在税费改革基础上减免以至逐渐取消农业税/883
第五节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框架/884
结束语/887
第八编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创建和形成(1949-1957年)/
第一节 解放前的社会保障/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
第三节 《劳保条例》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劳保条例》的修订和扩大实施范围/
第五节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
第六节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建立/
第七节 该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评价/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改进与发展(1958-1966年)/
第一节 修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节 改进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进/
第四节 规定精减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
第五节 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改进与发展/
第六节 改进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办法/
第三章 社会保障受到严重干扰(1966-1976年)/
第一节 “四人帮”攻击和破坏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某些制度被中止、废除/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整顿、恢复与发展(1976-1981年)/
第一节 修改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节 修改国家工作人员疾病和死亡遗属保险/
第三节 城镇集体组织职工社会保险的发展/
第四节 农村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兴起/
第五节 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整顿与发展/
第五章 社会保障的初步改革(1982-1993年)/
第一节 实行退休费社会统筹的改革/
第二节 国营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第三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第四节 疾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第五节 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第六节 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第七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第八节 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初步改革/
第六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上海市推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第二节 新的改革实施方案/
第三节 上海市私企、个体经济的养老保险试点/
第四节 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第五节 补充养老保险的试点和实施/
第六节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第七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8-2005年)/
第一节 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第二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
第三节 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改革实践/
第四节 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改革/
第八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两江”深化改革试点/
第二节 “两江”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的成绩和问题/
第三节 各地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深化改革/
第四节 上海市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
第五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正式推行/
第六节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
第九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9-2005年)/
第一节 进一步推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节 规范医疗资源价格管理/
第三节 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第四节 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及医疗事故处理制度改革/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第六节 农村医疗卫生及医疗救助保障体系的发展/
第十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上海市进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
第三节 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第四节 实施再就业工程/
第十一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8-2005年)/
第一节 《失业保险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第二节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保障/
第三节 现阶段失业保险制度的评价及综述/
第十二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
第二节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的颁布/
第十三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工伤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工伤保险条例》颁布/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试点--《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颁发/
第十四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2005年)/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颁布及实施情况/
第二节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
第三节 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
第九编 中国金融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与货币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萌芽/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业/
第一节 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体制/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业/
[LM]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一)[CDF2]银行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银行性质与职能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恢复、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第四节 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立与发展/[HJ5p][HJ]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二)[CDF2]信用体制改革/
第一节 商业信用的恢复/
第二节 信贷体制改革/
第三节 80年代的利率体制改革/
第四节 对外金融与外汇体制改革/[HJ5p][HJ]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一)[CDF2]银行体制改革与信贷体制改革/
第一节 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二节 信贷体制改革的深化/[HJ5p][HJ]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体制改革(二)[CDF2]利率改革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 新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HJ5p][HJ]
第七章 2000年以来的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节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与金融法规的健全/[HJ5p][HJ]
结束语/
第十编 中国保险业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保险事业的创立(1949-1952年)/
第一节 整顿改造旧中国保险业/
第二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第三节 保险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的建立/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保险业(1950-1952年)/
第一节 改善保险条款和降低保险费率/
第二节 试办农业保险/
第三节 政务院有关强制保险的决定/
第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一节 保险业务的调整/
第二节 保险业务的稳步发展/
第三节 完成私营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中国保险业遭受挫折(1958-1978年)/
第一节 中国保险国内业务的停办/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保险业/
第五章 中国保险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1979-1985年)/
第一节 国内保险业务的恢复/
第二节 保险机构的设立和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保险业务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第四节 保险理论研究、教育和法规建设/
第六章 中国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1986-1991年)/
第一节 中国保险体制改革的兴起/
第二节 多家办保险的市场格局形成/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在竞争中发展/
第四节 保险理论研究和保险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崭新时期(1992-1999年)/
第一节 中国保险市场日趋完善/
第二节 保险法制日趋健全/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
第八章 中国保险业的深化改革与开放(1999-2005年)/
第一节 保险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中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三节 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
第四节 中国保险业的创新发展/
第十一编 中国证券业发展史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国债发行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国债的发行/
第二节 地方债的发行/
第三节 证券交易市场/
第二章 “六五”时期:证券发行的重新启动/
第一节 股票发行处于萌芽阶段/
第二节 国债恢复发行/
第三节 国际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相继问世/
第三章 “七五”时期:证券流通的初步实现/
第一节 股票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各类证券逐步发展/
第四章 “八五”时期:证券市场的逐渐扩张/
第一节 股票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兴旺/
第三节 其他证券继续发展/
第四节 证券交易所成立和其他证券机构的建设/
第五章 “九五”时期:证券市场加强规范/
第一节 股票市场在规范化中求发展/
第二节 国债市场的规范和完善/
第三节 其他证券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证券市场管理的强化/
第六章 “十五”时期:证券市场治理与开放/
第一节 股票市场的调整和治理/
第二节 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发展继续深入/
第三节 证券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
第四节 证券市场的创新与开放/
结束语/
第十二编 中国期货业发展史
第一章 理论准备阶段(1987-1991年)/
第一节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理论准备/
第二章 规划与探索(1988-1992年)/
第一节 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节 实践探索--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第三章 期货市场全面启动阶段(1992-1994年)/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
第二节 期货经纪公司/
第三节 境外期货交易/
第四节 全面启动与快速发展/
第五节 第一次期货市场大调整/
第四章 治理整顿与规范试点阶段(1994-1998年)/
第一节 期货市场暴露的问题/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治理整顿措施/
第三节 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第二次期货市场大调整/
第五节 期货市场的作用/
第五章 中国期货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5年/
第一节 规范期货市场的法制建设/
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的发展/
第三节 期货经纪公司的规范发展/
第四节 期货业人才培养逐步恢复/
第五节 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第六节 期货市场功能初步发挥/
第七节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问题与差距/
第八节 “十一五”期间的中国期货市场展望/
第十三编 中国旅游业发展史
第一章 外事接待型旅游业发展阶段(1949-1978年)/
第一节 外事接待型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外事接待型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外事接待型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结束语/
第二章 现代旅游业起步阶段(1979-1980年)/
第一节 现代旅游业起步阶段的发展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现代旅游业起步阶段的发展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现代旅游业起步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三章 入境旅游发展奠基阶段:“六五”计划(1981-1985年)/
第一节 入境旅游发展奠基阶段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入境旅游发展奠基阶段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入境旅游发展奠基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四章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起步阶段:七五计划(1986-1990年)/
第一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起步阶段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起步阶段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起步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五章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阶段:八五计划(1991-1995年)/
第一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阶段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阶段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入境旅游继续发展与国内旅游迅猛发展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六章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平衡发展阶段:“九五”计划(1996-2000年)/
第一节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平衡发展阶段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平衡发展阶段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平衡发展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七章 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阶段:十五计划(2001-2005年)/
第一节 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阶段的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阶段的问题、政策与管理机构/
第三节 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世界旅游大国阶段的发展成果/
结束语/
第十四编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房地产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制度的回顾/
第二节 新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新中国住房及房产制度的演变/
第四节 未来中国房地产制度和政策的取向/
第二章 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史/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业简述/
第二节 新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区域格局/
第四节 21世纪前期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化史/
第一节 旧中国房地产市场回眸/
第二节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进化/
第三节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体系和运作机制的形成/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的测度/
第五节 21世纪前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
结束语/
第十五编 信息业发展史
第一章 我国信息化的全球背景/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全球信息化的环境/
第三节 全球信息化中的中国/
第二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萌发奠基阶段/
第二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启动发展阶段/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全面推进时期/
第四节 我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前景/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市场经济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关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的思考/
结束语/
第十五编 新中国会计发展史
第一章 1949-1966年会计的初步发展/1961
第一节 1949-1957年社会主义会计的逐步建立/1961
第二节 1957-1960年“会计取消论”的出现及其消极影响
/1966
第三节 1960-1966年会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69
第二章 1966-1978年会计的停滞发展/1974
第三章 1978-1992年会计的恢复与发展/1978
第一节 会计工作的整顿和加强/197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初步发展/1989
第三节 会计理论研究的积极开展/1994
第四章 1992-1998年会计的全面发展/2008
第一节 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2008
第二节 1993-1996年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2022
第三节 1997-1998年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2039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48
第五节 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颁布/2051
第十六编 新中国统计发展史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统计(1949-1952年)/2
059
第一节 新中国统计工作的开端/2059
第二节 全国统计工作的初步开展/2063
第三节 国家统计局的成立及其工作开展/2072
第四节 对资产阶级统计思想的批判/2076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统计(1953-1957年)
/2079
第一节 统计机构和统计业务建设/2079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2087
第三节 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其他进展/2095
第三章 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计(1958-197
6年)/2101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的统计(1958-1960年)/2101
第二节 调整时期的统计(1961-1965年)/211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计(1966-1976年)/2123
第四章 新时期的统计(1977年至今)/2132
第一节 新时期的统计工作/2132
第二节 新时期的统计科研工作/2174
第三节 新时期的统计教育工作/2209
结束语/2222
第十七编 新中国经济法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开创(1949-1954年)/2227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开创时期概述/2227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立法/2229
第三节 劳动的立法/2231
第四节 税收的立法/2235
第五节 金融的立法/2238
第六节 调整其他经济关系的立法/2241
第二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推进(1954-1957年)/2245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推进时期概述/2245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立法/2246
第三节 资源、能源、环境保护的立法/2248
第四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2250
第五节 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的立法/2252
第六节 财税和金融的立法/2254
第七节 劳动工资的立法/2256
第八节 农业的立法/2259
第三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停滞(1958-1966年)/2261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的停滞时期概述/2261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立法/2263
第三节 财政金融的立法/2267
第四节 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2271
第五节 基本建设和交通运输的立法/2276
第六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2282
第七节 劳动的立法/2284
第八节 农业的立法/2289
第四章 新中国经济法遭破坏(1966-1976年)/2291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遭破坏时期概述/2291
第二节 劳动的立法/2292
第三节 财政金融的立法/2295
第四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2298
第五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2301
第六节 其他经济立法/2303
第五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重建(1977-1991年)/2306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重建时期概述/2306
第二节 民法的立法/2307
第三节 财政的立法/2308
第四节 税收的立法/2314
第五节 金融的立法/2326
第六节 企业管理的立法/2332
第七节 基本建设的立法/2340
第八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2344
第九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2352
第十节 劳动工资的立法/2355
第十一节 环境保护的立法/2362
第十二节 农业的立法/2367
第十三节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立法/2371
第十四节 经济合同的立法/2379
第十五节 工业产权的立法/2382
第六章 新中国经济法的发展(1992年至今)/2386
第一节 新中国经济法发展时期概述/2386
第二节 财政的立法/2389
第三节 税收的立法/2395
第四节 金融的立法/2396
第五节 工商管理的立法/2404
第六节 交通运输的立法/2410
第七节 城乡建设的立法/2415
第八节 环境保护的立法/2418
第九节 农业的立法/2420
第十节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立法/2426
第十一节 劳动的立法/2430
第十二节 科技与知识产权的立法/2435
第十三节 合同的立法/2439
结束语/2443
参考文献/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