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袁为鹏

丛书名:中国经济史学文苑
著(译)者:袁为鹏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宋澄宇
字       数:183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2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08-04-01
书       号:978-7-5642-0027-5/F.0027
纸书定价:33.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史可说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资料整理、专著出版以及专题论文的发表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前列。但是,在已有的成果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研究,数量却相当少,除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一些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初步的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后有过数量不多的研究文章以外,在其他的时

  • 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史可说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资料整理、专著出版以及专题论文的发表方面,已有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前列。但是,在已有的成果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研究,数量却相当少,除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一些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初步的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后有过数量不多的研究文章以外,在其他的时期里,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客观上有一定的难度。工业布局一般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所需的知识横跨人文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即使仅仅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问题,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等要素投入,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区域环境和交通技术与手段等三方面的问题就是无法避免的内容,这还是从正常社会的一般情况出发而言,如果考虑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则需要考虑的问题和侧面还会更多。
        除工业布局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有较为宏观的眼光和把握能力外,还有待于整个学科领域中较多的前期研究作为基础。但是,反过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如能得到深入和加强,对中国近代工业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而言,其具有的推动作用同样毋需多言。
        可喜的是,近期袁为鹏博士的专著《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即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过去这方面研究长时期沉寂的局面,是新时期对此领域研究的初步尝试,很值得祝贺。我想,这本专著的出版,是袁为鹏博士多年辛苦研究的结晶,标志着他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取得的进步。同时也是一个信号,显示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多年的冷落之后,正在重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袁为鹏博士作为年轻学者中的一员,关注和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之久,这件事本身就使我们有所期待,期待这方面不久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出现。
        该书选取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三个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即煤炭、钢铁和棉纺织业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历史学和经济地理学、比较经济史等学科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的资源、交通、社会经济和人文自然因素,以及其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和地域层次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影响和作用,勾画出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轨迹。以此为基础,该书还澄清了以往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某些错误认识,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演变中的区位因素、时空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在对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布局的研究中,作者认为,良好的资源条件是煤炭开采工业存在的前提,但人文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与市场供需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区位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位的。
        作者选取抗战以前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钢铁企业汉冶萍公司为分析个案,根据企业区位决策之不同阶段和地域层次,分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对该企业的布局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点带面,涉及其他,总结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区位决策的各种制约因素。该书认为,尽管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布局深受自然条件、各种政治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与制约,但社会经济因素仍然是企业最终决定性的因素。
        在对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区位分布及变化情形的论述中,该书通过梳理有关历史统计资料,勾勒出抗战前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区位变化的整体趋势,指出抗战前华商棉纺织业区位经历了四次明显的变动,并分析了外商与国内军阀战争和割据等因素对中国棉纺织业区位构成的影响作用,初步总结了影响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区位因素及特点,认为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区位从总体上讲,仍符合经济地理学的一般规律,并已呈现出理性化的发展趋势,不能简单视之为畸形分布。
        在该书的结尾部分,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是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前提条件,但社会文化因素、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和布局仍然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总体看,在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诸种因素中,政治因素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特别是一些重大工业企业的布局影响极大,但是,在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区位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的条件和影响仍然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显然,这些结论建立在作者对典型对象和典型行业研究的基础上,有着相当的说服力。而且,我的体会,书名中提到的聚集,是指在近代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中,工业布局所特有现象的一种体现,而其扩散,则更多表现的是经济规律的作用,但无论聚集还是扩散,都是近代中国非正常社会环境中经济发展演变特点的正常表现。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积累,为今后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参考。
        当然,该书也还有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诚如书名所言,该书是一本对此问题进行“初探”的书,因此,在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譬如该书重点探讨了三个工业行业的布局,而近代中国的工业远不止这三个行业,因此,这里就留下了这样的问题,即从这三个行业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否能够代表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还有,从时间段上看,该书只探讨了抗战爆发前中国的工业布局,但是恰好因为抗战爆发,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出现了大的变化,沿海工业的西迁和内地工业的兴起是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些变化对整个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原理和规律有些什么冲击和改变?如从整个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规律着眼,这方面的变化不能不纳入今后研究的范围。第三,该书着眼的焦点,是近代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理,这其中,关键是抽象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中的主因、次因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中的变化,是难以绕过去的环节,也是结论最终达到能够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必要步骤。
  • 导言/1
        一、研究综述/1
        二、工业区位理论简介/7
        三、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结构/9

    第一章  中国近代重工业布局概述--以煤炭、钢铁工业为中心/13
    第一节  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分布概况/13
    第二节  中国近代铁矿业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概况/23
    第三节  中国近代重工业布局的主要特征/33
    附录/43


    第二章  中国近代煤炭业区位分析--以直隶开平煤矿的开采为个案/47
    第一节  定计湖北的初衷/48
    第二节  移南就北/52
    第三节  原因透视/55
    小结/63


    第三章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区位分析--以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为个案/67
    第一节  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69
    第二节  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83
    第三节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的厂址调整/97
    小结/116

    第四章  抗战前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地理分布--以棉纺织业为中心/120
    第一节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区位分布大势/120
    第二节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区位变化过程/129
    第三节  结构调整与区域分工:20世纪3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区域结构剖析/139

    第五章  影响近代轻工业布局的几个相关问题/144
    第一节  外资企业与中国轻工业生产和布局/144
    第二节  国内战乱与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轻工业布局的影响/149
    小结/152
    附录/158

    第六章  结  论/168
    第一节  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168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时空特征/174
    第三节  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与中西部地区开发/176
          
    参考文献/179

    后记/186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网页版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