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公管

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动研究-杨章钦

丛书名:
著(译)者:杨章钦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袁春玉
字       数:239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4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17-05-01
书       号:978-7-5642-2719-7/F.2719
纸书定价:45.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我国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性的变化以及教育对象和社会的复杂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展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从而迎接挑战,寻找改革思路,更好地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助推高

  •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我国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性的变化以及教育对象和社会的复杂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展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从而迎接挑战,寻找改革思路,更好地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科建设,助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 上篇 思政课教学改革助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第一章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引导功能/003
     一、思政课教改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互动效果/003
     二、思政课教改与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功能/009
     三、思政课教改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016
     四、优化思政课教学是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023




    第二章 思政课教改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走向/029
     一、思政课教改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走向/029
     二、生活化教学是思政课教改与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契合点/034

    第三章 思政课教学改革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042
     一、思政课教改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042
     二、思政课课改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048
     三、思政课教改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054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和学生法律素养培育/060
     五、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激励法在思政教育中的功效/068
     六、双主体互动理念下思政理论课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074

    中篇 精耕思政教育以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章 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工作以优化思政课教学/085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优化/085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探究/091

    第五章 思政教育方式在思政课课程中的运用/098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精细化管理与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098
     二、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103

    第六章 思政课话语权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辅相成/110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110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话语权的创新/116
     三、新常态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122
    下篇 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的细微关联
    第七章 思政课课程建设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131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131
     二、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趋势/137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问题探究教学与提高大学生思辨力/143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150

    第八章 创新教学方式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157
     一、运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157
     二、思政课辩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理性认知力/163

    第九章 教学内容变革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170
     一、“慕课”学习+专题教学,挖掘思政教育新动力/170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彰显思政教育的潜在效果/177
     三、经典歌曲MV的独特感染力与思政教育效果/189

    第十章 合理借助“微”形式改进思政教育效果/195
     一、生动教学课件与形成润物细无声效果/195
     二、合理借助“微”形式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201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破解/207

    参考资料/215

    后记/220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网页版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