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商学

数智化时代职业生命周期管理-虞梁

数智化时代职业生命周期管理

丛书名:无
著(译)者:虞梁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王永长
字       数:416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6.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3-12-21
书       号:978-7-5642-4295-4/F.4295
纸书定价:7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均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从学习应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到对商业原理的再认识并产生新的管理学理论;其次,从观察表面现象到探究影响人们的认知、价值观、动机、态度、偏好、行为等深层次的关键因素;第三,研究内容更具多元性,包括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涉及包括地缘、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市场、行业等不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人才是第一资源。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从学习应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到对商业原理的再认识并产生新的管理学理论;其次,从观察表面现象到探究影响人们的认知、价值观、动机、态度、偏好、行为等深层次的关键因素;第三,研究内容更具多元性,包括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涉及包括地缘、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市场、行业等不同层面的变量。

    第四,研究目标与内容更加务实,通过深入剖析最佳实践背后的底层逻辑,从传统商业的“利益驱动”转向现代商业的“价值创造”的新范式和“价值共享”的新理念。

    数智化时代,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数字人的普及应用,人们所处的职场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类终将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存、共创和共行。

    在数智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人们均面临着相同的机遇与挑战,而认知能力始终是贯穿个人生涯的核心能力,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通识教育,是指能够贯彻、超越具体学科内涵的通用的、具有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论意义的知识。

    提升通用认知能力,来驾驭各学科各领域的专用技能,学习与实践就能事半功倍。

    数智化时代的职业生命周期管理,以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主线,结合市场营销、战略决策、品牌管理等管理领域的常用工具,给出了持续改善职场力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学会认知外界、认知自我、认知加工与决策、元认知,以及如何解决不同职业生命周期情境下的实际问题,同时发展自我可迁移的专业能力和复合能力,并持之以恒地创造时间的复利价值,从而实现成功的可再现性与可重复性。

    上海财经大学高度重视数智化时代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创新创业以及其他相关工作实践,并于2023年正式成立了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









  • 目录。
    序章 数智化时代背景1。
    第一节 数智化时代转型的探索与实践1。
    第二节 数智化驱动的新一轮经济周期14。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人才24。
    第一章 认知突破33。
    第一节 认知信息加工33。
    第二节 职业生命周期55。
    第三节 职业定位69。
    第四节 职场力的测量79。
    第五节 可再现性与可重复性92。
    第六节 动机103。
    第二章 商业敏感度118。
    第一节 商业敏感度模型118。
    第二节 群策群力133。
    第三节 环境敏感度148。
    第四节 市场导向165。
    第五节 财务敏锐178。
    第六节 全局思维202。
    第三章 认知外界212。
    第一节 业务场景212。
    第二节 组织生态221。
    第三节 岗位画像229。
    第四节 核心挑战237。
    第五节 社会化比较244。
    第六节 岗位独特卖点255。
    第四章 认知自己268。
    第一节 自我突破的进取心268。
    第二节 最有激情的领域277。
    第三节 最有优势的领域291。
    第四节 可邻界拓展的领域303。
    第五节 最有回报的领域315。
    第六节 面试成功的逻辑与攻略324。
    第五章 职业生命周期的挑战与对策345。
    第一节 如何校准职业定位345。
    第二节 如何抓住机会窗口期355。
    第三节 如何加速职业成长363。
    第四节 如何突破成长瓶颈371。
    第五节 如何持续迭代职场力380。
    第六节 如何成功职业转型389。
    结语396。
    参考文献400。
    后记404。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网页版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