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经济

经济学原理——基于多重视角的理解-吴静芳

丛书名:大学本科金融类专业系列教材
著(译)者:吴静芳
资源下载:无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张小忠
字       数:313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6
出版版次:1-1
出版年份:2007-11-01
书       号:978-7-81098-969-5/F.923
纸书定价:30.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教材的主要特征在于,试图从不同视角对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基础性的介绍和解读。本书共分四大编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原理、国际通行的现代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主义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原理。这些原理分别从马克思经典视角、市场运行的微观视角、政府调控的宏观视角和转型经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 本教材的主要特征在于,试图从不同视角对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基础性的介绍和解读。本书共分四大编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原理、国际通行的现代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主义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原理。这些原理分别从马克思经典视角、市场运行的微观视角、政府调控的宏观视角和转型经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视角,来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可避免会得出不甚相同的结论。但另一方面,这些原理因其产生于商品经济这个共同的大背景而具有共通性和一般指导意义。 本书编写的立足点是,按照经济学原理通识教材的原则编写,因此,在编写时,首先注重各编目内容上的独立性以及各个独立的编目如何在结构上、体系上衔接。本书的书名以及分为四个编目的全书结构体现了这一原则。其次,编写体例上设“学习目的”项目,并区分“掌握”、“理解”和“了解”等层次的学习要求,针对性地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分别把握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知识。第三,对原理的介绍力求简洁通俗,避免艰难深奥。 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低年级经济学科各专业学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对经济学原理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不同社会商品经济所呈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共性和个性。作为通识教材,本书也适用于其他非经济类学科的低年级学生学习。
  • 第1编 基于马克思经典视角的理解

    第1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价值与价值规律/3
    1.1 价值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3
    1.2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8
    1.3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2

    第2章 剩余价值的源泉--工人的剩余劳动/15
    2.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5
    2.2 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17
    2.3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生产方法/20

    第3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利润、利息和地租/23
    3.1 利润和利润率的形成/23
    3.2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25
    3.3 利润、利息和地租/28

    第4章 剩余价值的增值--资本积累和资本运行/35
    4.1 资本积累及其条件/35
    4.2 个别资本的运行及其实现条件/38
    4.3 社会资本的运行及其实现条件/43
    4.4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47

    第2编 基于市场经济视角的理解

    第5章 市场经济的主体--理性人/53
    5.1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54
    5.2 稀缺性、机会成本和理性人/59
    5.3 消费者行为/63
    5.4 生产者行为/65

    第6章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价格/72
    6.1 市场与市场结构/73
    6.2 需求理论/75
    6.3 供给理论/82
    6.4 供求均衡/87

    第7章 市场经济的局限--市场失灵/95
    7.1 社会总福利的衡量/96
    7.2 垄断/99
    7.3 外部性/104
    7.4 公共产品与共有资源/108
    7.5 不完全信息/111

    第8章 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115
    8.1 博弈论/116
    8.2 行为经济学/124

    第3编 基于政府视角的理解


    第9章 宏观经济衡量指标--GDP和价格指数[WT]/135
    9.1 GDP的定义和内涵/136
    9.2 GDP的核算/137
    9.3 GDP与经济福利/140
    9.4 名义GDP、实际GDP和价格指数/143
    9.5 其他产出衡量指标/148

    第10章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50
    10.1 财政政策及其工具/151
    10.2 自动稳定器/153
    10.3 货币的职能和衡量/154
    10.4 货币创造/156
    10.5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57

    第11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162
    11.1 失业的界定与分类/163
    11.2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法则/166
    11.3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169
    11.4 通货膨胀的原因/172
    11.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74

    第12章 国际收支与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178
    12.1 国际收支的概念/179
    12.2 国际收支平衡表/180
    12.3 国际收支不平衡/183
    12.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188

    第4编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解


    第13章 中国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94
    1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94
    1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6
    13.3 中国转型的历史任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99

    第14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难点/209
    14.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概述/210
    14.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思路/212
    14.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回顾/215


    第15章 对外开放--中国经济转型的外部动力/220
    15.1 经济全球化使得对外开放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220
    15.2 改革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回顾/226
    15.3 新形势下“新开放观”的提出/231

    第16章 和谐发展--中国经济转型的终极目标/235
    16.1 发展经济学理论概述/235
    16.2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科学发展观/242
    16.3 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247

    参考文献/252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网页版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